泉州虎岩寺

       清嘉庆《惠安县志》载有虎岩寺的来历:北宋有僧(名应玄,法名道养),(据《凤阿连氏坝头族谱》“隐士得道”载:“讳应玄,致爽公七子,六宣义公之孙,隐于六都虎岩寺)隐居昆山,道行高深,能伏虎。逢下山皆叫虎看护寺院,返期必有携肉啖之。一日,僧将肉藏于身后,笑于虎曰:“吾今无肉喂汝,愿以吾躯代之。”言毕,头入虎口,虎不慎,口合僧亡。虎误伤其主,不胜悲伤,遂跳崖自毙,义不独活。另载:道养禅师,精研药理,常寻百草于群山,沸熬汤药,送至患者家中以解病疾,深得邑民景仰。后人深感其德,用其羽化之灰和泥塑成神像,尊奉为:伏虎祖师。《螺阳文献》载元诗人南史隐七绝诗一首:

仙庐佛寺首鳞差,下有三间隐者居。

得道能令龙虎遁,突渠驯服弗工夫。

       虎岩寺在群山环抱中,古刹亭台,峭岩怪石,清泉幽洞,古木修篁,四时景色迷人,是修身养性、诵诗读经好所在。明诗人黄幼嘉(名元亨,字幼嘉,号二易,官任四川合州知州,前黄镇人)有诗赞曰:

徒倚依林末,轻风送夜薰。

山开疑见月,树隐半为云。

流水人偏静,谭经虎共闻。

落花兴未倦,挥麈看星文。

       据《惠安县志》载云:宋泉郡太守蔡襄(名忠惠)曾由其外祖父卢仁(泉港峰尾卢厝人)遣于虎岩寺读书,后功成名就官至端明殿学士,为宋代大名臣。虎岩寺山门“伏虎胜境”为蔡襄亲笔所书,明崇祯年间因尼师增建庭台小阁而凿去一半,乃摹仿其字迹另刻于寺前左侧岩石上。元诗人南史隐为此特撰联一副:

忠惠当年此读书驾碧海之青龙文章经济

养公昔日留诸偈伏苍岩之白虎佛法禅心

       寺旁石崖刻有元朝至正年间惠安县尹(元称达鲁花赤)纪游题刻,文日:“惠安县达鲁花赤、显校尉烈子正公,因接济军马报余,游昆山(即虎岩山)访隐士。涂岭巡检王经、张普禄罕同来者。至正六年丙戌重九后三日题。”

明代诸生朱秩(前黄镇三朱人)游虎岩寺,见满山花草争芳,树木葱茏,岩石竞奇,泉水蕴秀,兴致而发,题诗一首:

伏虎事空几十春,洞门泉石对斜曛。

我来也是伏虎侣,为唤山灵扫白云。

       民国二十四年,居士章寿卿、陈春桂、吴成法等主持修葺虎岩寺。章寿卿,涂岭望族,爱国进步绅士。曾于虎岩寺与地下党朱汉膺相识,受进步思想启蒙,多次资助中共惠安工委。1930年9月,惠北暴动失利,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革命处于低潮,章寿卿资助革命活动一事被告发,被迫离乡避祸,后于家人买通关节,得于返家。当他再次到虎岩寺已是深秋,时已秋风萧瑟,芳草萋萋,百花凋零,昔日故人已去,不禁感慨万千,挥笔呵成七绝诗一首:

再扣禅门秋已深,岩花零落菊留金;

人情险处从头诉,佛也低眉感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