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虎岩寺
每天学点心理学第57天童年晚期之心理游戏(下)|探寻孩子在学校玩哪些心理游戏,你需要问这样的问题.....
来源: | 作者:准提法网络佛学院 | 发布时间: 2023-02-28 | 135 次浏览 | 分享到:

爱语说:当你有了梦想时,不需要绕着世界告诉别人,求相信、求鼓励....很多时候,其实你的梦想连你的父母都可能不会相信。你要做的就是拿自己的行动堵住别人的嘲笑、怀疑。如此,你就不会因为别人的不理解而黯然神伤,也不会因为没人懂你而哭泣!!

接上一节!每天学点心理学第56天童年晚期之心理游戏(上)|15岁妙龄少女装病瘫痪在床20年,为了什么?


如上一节案例所述,一个人的心理地位和心理游戏对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人的心理游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心理游戏的形成与心理地位又有什么关系呢?



01

每个人先天的心理地位几乎都是我好,你也好,为什么后来不是了?


TA心理学指出,每一个人在刚出生时,都能非常直接的表达出我好,你好的心理地位。

 

但很快,小小的婴儿就发现,他的“好”并不完全是与生俱来的,不可置疑的权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表现,特别是他母亲的回应。

 

什么意思?也就是婴儿表现得“好”很多时候取决于母亲怎么对他。

 

也许是在学习母亲每次给他哺乳的规矩时,婴儿就会发现 ,母亲对他的“好”居然也是有所保留的,这让他很伤心(原来,不是我想吃就给我吃,而是母亲想喂才喂;或是如果我不哭哭,我就吃不上奶等)

 

于是,他也用否认母亲“好”的方式回应母亲。不过,晚餐结束时,母亲心情好时.....母亲又会和婴儿彼此亲吻,和好。

 

如此,婴儿和母亲一系列的互动,关于如厕的训练、关于哄睡、关于就餐礼仪、关于吃饭时间等。


如厕训练时,孩子占了上风;

吃饭时间到了,孩子饿了,对母亲有所要求;

在餐桌上,孩子不得不以某种特定方式回应母亲,以获得好的评价;

或是母亲需要好好对待孩子,以获得孩子好的评价....

 

此时的母亲和孩子,他们已经很少彼此直接表达自己,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母亲会利用一切可乘之机为孩子设置一点骗局 ,同样,孩子也会对母亲这样做。这种种互动,都为孩子在未来的人生玩心理游戏打下基础

 


02

心理游戏的程度取决于父母有多聪明或者多粗暴


等到孩子开始上学时,基本已经学会了几个比较温和的心理游戏了;或者也有可能学会了两三个比较严重的心理游戏(比如上一节中的吴桂英);最糟的情况是他们的生活中已经充满了游戏。

 

比如,总是对父母提出各种小要求,直到父母受不了了,挨顿打或一顿臭骂,过一段时间,又重演一次;

 

经常父母让做什么事情,嘴上不拒绝,违心去做了之后,找茬冲父母发脾气;

 

经常生病,受伤,以获得父母的关注和照顾;

 

.....

 

心理游戏游戏情况、程度怎样,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有多聪明或者多粗暴。通常,父母越要求孩子“做事聪明”,孩子就越不诚实;父母越粗暴,孩子就要玩严重的心理游戏以获得生存的资格和途径。临床经验证明,想使一个孩子变坏和崩溃的最有效方法是在他痛哭时残忍地抽打他!

 


03

在学校孩子开始将自己学到的心理游戏在其他孩子和老师身上试验


到了学校后孩子终于有机会将在家中学到的游戏在其他孩子和老师身上试验。通过与他们的互动,孩子可能会加重一些游戏,减弱一些游戏,丢弃一些游戏,当然,也会学会一些新的游戏

 

他拥有了更多机会检验他的人生信念和心理地位。

 

此时,如果他早期的心理地位是认为自己是“好”的,那么, 他的老师既可以使他更确信这一点,也可以通过贬低让他这个信念发生动摇;

 

反之,如果他认为自己是“不好”的,老师或者可以使他更确定这一点(这正是他期望的),或者也可以努力帮他建立信心(但这会令他不安);

 

如果他认为世界是好的,也会认为老师是好的,除非老师证明自己是个坏人;如果他认为他人是不好的,那么,他会通过惹老师生气证明自己是对的。

 

而自己好还是不好、世界好还是不好、他人是好还是不好,都是父母(尤其是哺乳期时的母婴关系)与孩子互动形成的。

 


04

每一种心理地位都有其特定的心理游戏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无论对孩子,还是对老师,都有很多特殊的情境很难预知与应对,因此,就算是最有经验的老师,也很难对某些学生保持“好”的态度,尤其是那些在家中就已被迫接受自己“不好”,父母也“不好”的孩子

 

被迫接受自己不好,父母也不好的孩子可能会故意在课堂上捣乱;可能会拒绝回答老师问题。

 

如果老师强迫他们回答,无异于在强奸他们的思想,与此同时,老师也就这些向孩子证明---他比自己的父母好不了多少,此时,老师对学生是无能为力的。

 

每一种心理地位都有其特定的心理游戏。进入学校的孩子通过与老师玩游戏,渐渐地发现老师会落入哪些心理游戏,并可以不断地磨炼自己的技巧。

 

在实际应对中,处于傲慢的心理地位我好,你不好时,他可能会玩“现在我可逮到你了”

 

比如,孩子故意调皮捣蛋,老师忍无可忍,惩罚学生----正中孩子期待:你看,我就说嘛,大人都一样,动不动就生气,惩罚孩子。

 

处于抑郁的心理地位我不好,你好时,他可能会玩“踢我吧”

 

比如,老师表扬班里某个人或某几个人,过程中,看了小明一眼,但是,没有表扬小明。

 

小明低着头,红了眼圈:这么多人没有得到表扬,但老师偏偏瞪了我一眼,我就知道,是我不好。

 


05

最绝望的心理地位我不好,你也不好....


处于绝望的心理地位我不好,你也不好时,他可能会玩“让老师难过”的游戏

 

孩子故意做错事,不好好学习,破罐子破摔---我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反正,没有人在乎我,老师也不是什么好人。

 

从很多方面来看,处于绝望的我不好,你也不好的心理地位的孩子是最难处理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通常会表现出社会适应不良的情况,严重者会伤人或伤及自身。

 

因此,如果你是老师,或者家长,当你觉察到孩子经常进入我不好,你也不好的心理地位时,首先要保持冷静,然后多鼓励和赞美孩子(切记:要用适当的语言安抚孩子);不要给予孩子虚假的安抚,更不要过多地指责孩子或假意地向孩子道歉

 

如此,才有机会帮助孩子松动内心我不好,你也不好的绝望的顽石,将他推向“好”感觉的阳光中。

 

总之,孩子会在童年晚期决定保留哪些心理游戏,放弃哪些心理游戏。

 

亲爱的伙伴,如果你家中正有刚上幼儿园、小学的孩子,如果你想更好地了解孩子,探寻孩子保留了哪些心理游戏?正在玩哪些心理游戏,你需要提问最重要的问题是:“在学校,老师与你相处怎样?”然后下一个问题是“在学校,其他孩子与你相处怎样?”

 

你将会从孩子的回答中找到答案,同时,也找到了让孩子跳出自身心理游戏的可能!

爱语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

 

TA


 THE END